兵法对企业的借鉴作用主要是在经营方面,比如“兵贵胜不贵久”告诫经营者要快速果断,速战速决,雷厉风行,不要优柔寡断,拖拖拉拉;比如“知彼知己,百战不殆”启示经营者决策的依据是预测,而预测的依据是信息;比如“居常虑变,处易备卒”提醒经营者在正常情况下要考虑到可能的事变,在顺利的环境下,要防备应付突然事故;等等。
现代企业管理首先是一种制度治理。表面看起来,法人治理结构是规范企业的组织制度,实际上它要解决的是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问题,是调整企业各方参与者的关系,而这就同军事“兵法”拉开了距离。说到底现代经济追求的是参与各方的共赢,而战争只能是一种零和游戏,正如麦克阿瑟所言“在战争中没有‘胜利’的替代品,如果你输了,国家也完了!”(Inwarthereisnosubstituteforvictory,ifyoulosethenationwillbedestroyed.)
然而不可否认,企业管理与军队管理之间的确又存在某些天然联系。英国学者尼克逊认为现代管理中的许多观念与技术来源于军队,美国管理思想史家克劳得·小乔治在论及早期军事家对管理的贡献时说:
如果我们把工业组织的管理同军事机构的管理相比较,就会发现在管理上取得成功的主要条件是相同的。管理中的一些重要因素——纪律授权、区分直线人员和参谋人员,有许多是从军事上移植过来的。事实上军事学对管理学的最大贡献就是组织科学。
除了强调组织纪律性这一点,中国古代军事家阐释的“天时地利人和”思想对企业管理也很重要。
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梅奥指出,人类工作的主要动机不仅是经济利益,不能把人看成单纯的“经济人”;人工作的主要动机在于工作的社会关系,只有社会的需要和自我尊重的需要才是激发工作的动力,要把人看作是“社会人”。管理者只有从重视人的社会属性,注意满足人的不同需要出发,才能激发人的动力,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。
行为科学从人的本性和心理出发,强调在任何协作性的工作中,人是第一位的,管理的重点是个人工作的动力和个人与他人的相互关系。其实质是“以人为中心”,通过重视人、关心人、满足人的不同需要,处理好人际关系而“管人”。
而这正是孙子的“人和”思想:只有上下同心协力,只有全体人员朝一个目标努力才能不断进步。
曹操也是人和理论的虔诚信奉者,《三国志?魏武帝纪》中记载着袁绍和曹操的这么一段对话:
袁绍问曹操:“若事不辑,则方面何所可据?
曹操:足下意以为何如?
袁绍:吾南据河,北阴燕、代,兼戎狄之众,南向以争天下,庶可以济乎?
曹操:吾任天下之智力,以道御之,无所不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