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忆过去,20多年前,也就是1990年,当时的中国与现在完全不同。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,中国出现了一股出国潮。当时,受到一定程度教育的人都想方设法出国。我当时也在考虑要不要出国。思前想后,最终因为几个方面的因素,我放弃了出国的念头,选择出来工作。
在3M公司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,是它宽松的文化氛围、学以致用的平台、稳健创新的机制让我的理想一一实现。
那时候我在广州,广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。1988年,我进入深圳特区的一家国有进出口公司做起了贸易。我发现,留在国内工作也是可以大有所为的,所以,我对出国越来越没有兴趣了。
我在这家公司工作了2年,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,有更多的机会与外商打交道,这让我眼界大开,而且收入不菲,年薪高达2万元。那时候万元户在中国还是稀缺的。
为什么我在1990年进入3M公司?因为3M公司是我的客户,所以我对3M公司有所了解,而且后来由于一些政策因素,我所在的公司开始缩编,由于我是正式的国家干部,公司让我留去自由。恰好3M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开始大发展,要招聘很多人,我就这样进入了3M公司。如果没有1990年3M公司提供的机会,我的职业生涯或许还在“买进卖出”中重复着。
学以致用的平台
进入3M公司之后,因为我很年轻,没有想到为自己做职业生涯规划,不知道未来会怎样。3M这样的外资公司,就企业文化、管理方法、经营思想来讲,它与中国国有企业相比有着很多不同。3M公司美式的文化给了员工很大的自由度,整个系统都非常支持我为大的目标制定计划、方针、营销政策和策略,让我在大的框架下有了发挥的空间。我时常想,我要做好这件事,到底需要什么资源、怎么做才能做好。
我在3M公司从销售代表做起。之前从事贸易的工作经历,在我卖3M思高百洁布时,给了我很大的帮助。一片3M思高百洁布卖1.8元,当时可以说是天价了。当时中国人工资水平低,没有那么强的购买力,买一片百洁布算是奢侈消费。所以,卖百洁布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当时中国市场经济的环境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,营销学刚刚起步。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卖百洁布。我的老师就是一家知名的消费品跨国公司,在消费品营销方面,从某种程度上讲,它的市场人员最有经验。
1991年,这家消费品跨国公司在广州主推洗发水和卫生巾。我一天到晚去看他们怎么做市场。洗发水和卫生巾不可能在杂货店里出售,因为与杂货店的其他商品相比,它太高档了,只能通过百货公司卖。这家消费品跨国公司的营销方法非常简单,就是在百货公司门口摆一张桌子,销售人员演示用这种洗发水洗过的头发如何好,演示卫生巾多么吸水。
于是,我想3M思高百洁布的用法也可以在百货公司门口演示。我在广州设了四五个点,带领销售人员在百货公司门口用百洁布擦锅底灰。消费者可以亲眼看到用3M思高百洁布很容易就把锅底灰擦得干干净净,一些消费者就会购买。一段时间之后,我统计了一下,一个点一天从最初卖200片到后来卖1000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