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0后这一代,不会在意70后、80后把他们划分到“非主流”的阵营里去,相反,90后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代,他们对商品的感性认识要远远超过理性认识。要想获得90后的好感,不用让他们“感动”,而要让他们“激动”。在品牌3.0时代,出其不意,才能制胜未来。
法则1.用网络圈子“网”住90后
有调查表明,中国的90后一代,有超过70%的人都有上网经历,对于他们而言,网络世界甚至比现实世界更为重要。网络的普及,同时更体现在时不时冒出来的网络新鲜名词上,以及那些90后才看懂的火星语。
能否在这一点上“讨好”90后?一款名为“这样紫”的饮料华丽登场了。
09年的饮料市场上,一种名叫“这样紫”的饮料被众多青少年捧在手中。据说,该产品就是直奔90后而来,产品名是借用网络流行语“酱紫”(网络达人的口头禅“这样子啊”)的谐音。“这样紫”饮料不仅名称别具一格,醒目的紫色外观更是让人眼前一亮,并请了当红少女组合SHE做代言,使人看到这瓶紫色饮料就与青春活力联系在一起。
可以想象,在推崇潮流时尚的90后面前,如果不懂得他们审美观或网络用语的产品表示,就会显得无从入手了。而如果在个性化营销上动脑筋,就不难赢得市场。
法则2.用互动体验激发90后
对于90后来说,别人说好没用,只有自己亲自感受与体验了之后喊出来的好,才是真的好。因此,互动式体验营销更能激发90后的购买欲望,刺激消费。
必胜客就曾推出秋季24款新品,用户群定位也倾向于消费能力日渐增长的90后,玩了一次以人物个性为元素的新营销。活动把参与人群按不同的性格进行分类,比如“执着男”、“萝莉女”,将不同特色的必胜客食品与之进行匹配,向不同性格的食客推出不同特色的食品。此举对于进一步提高必胜客在90后消费群体中的品牌渗透度和知名度,大有裨益。
我们在策划“疯狂烤翅”时,就有意识地推出“BT辣(变态辣)”这一说法,在1000多家加盟店里,发动青年男女、学生参加“吃BT辣”挑战赛,让更多人来体验这一新鲜产品,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。
体验的目的在于激发,而有效互动会比直白的广告更能立竿见影。
法则3.边游戏,边营销
我相信,坐在电视机前,看着电视购物吹嘘式的广告,绝对不会是90后干的事情。那个时候,他们一般是在打游戏。一些精明的企业便看准了这一点,开始做功课。
于是,我们就会在游戏当中看到无数企业植入广告的身影:金贝贝的一句“我要吃麦当劳”,是《大富翁》专门为麦当劳定制的植入广告,而兰博基尼、法拉利狂飙的《极品飞车》也为这些顶级跑车在90后心中植下了“速度与激情”的种子。其实,90后并不反感广告,只是对那种“教条式”与“生硬化”的广告极为反感。因此,植入营销一定要做得巧妙,让产品特征幽默或者刺激地展现在玩家面前,让广告与游戏融合成一体,如此推广就一定能成功。
法则4.让故事更动听
毫无疑问,不管是70后、80后,还是90后,他们都爱听故事。为什么?因为他们都有好奇心。不过不同的是,当我们把这些故事第一次在70后80后面前讲完,再给90后激情演绎的时候,他们可不会就这样买账。个性独立的他们可不愿意“拾人牙慧”。
然而,90后更容易将某种消费的感觉转换成消费的价值,他们对商品的情感以及夸耀性及符合性价值的要求,早已超过了商品或服务的物质性价值及使用价值。
针对九零后的营销策略
2025-05-03 02:01 浏览:13